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紫金院区
成果简介
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紫金院区B1楼(以下简称B1楼)位于杭州紫金众创小镇之中,该小镇由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联合共建。其中B1楼是多层办公建筑,获国家AAA级装配式建筑、运营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,是住建部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、浙江省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。在该项目中,技术、艺术、自然的平衡成为设计的关键。在理性的建造中,不被技术裹挟,强调“工业化也有诗意”,打破了大众对一般装配式建筑粗糙、简陋和冰冷的刻板印象。
本案例通过系统化研究与示范工程,验证了绿色超高装配率建筑“设计-建造-运维”一体化技术的可行性与高效性。实施中,将绿色理念贯穿建造全要素、全过程与全系统,依托全专业一体化技术策划、全过程数字化智慧建造及建筑师主导的全流程项目管理,以低影响开发理念打造以人为本的健康建筑。同时融合多能互补利用、海绵城市设计及“大同理念”无障碍设计等前沿理念,成为装配式与绿色建筑双示范项目,树立绿色居住消费典型案例,打造高品质的建造好房子的“浙江样本”。
展开剩余84%主要内容
1. 研发了高效集成装配式建筑体系,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整体发展
(1)研制的全预制部分包覆钢-混凝土组合框架(PEC)结构体系。通过新体系设计、有限元分析、数值模拟等方式,揭示了该体系在地震、荷载、抗火等多场景作用下体系力学机理、破坏模式,提出了体系整体设计方法与抗震构造措施;楼板采用新型的全预制标准化楼板;
(2)围护墙采用自研的UHPC外挂墙板系统+单元式幕墙系统,满足外墙保温、隔热、装饰一体化;内隔墙采用装配式内墙系统,采用ALC条板集合成品玻璃隔断,去除抹灰粉刷层,满足内墙与管线、装饰一体化;
(3)率先提出并全部实施装配化装修;全部采用干式工法楼地面;研发并应用非住宅集成卫生间技术;研发标准化设备管线槽,集成所有设备管线,实现管线与主体结构和墙体完全分离。
2.创新性提出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,提升建筑整体性能
通过对绿色建筑室外空间环境、建筑能耗、室内空间环境等多场景性能分析,提出了以经济为目标的绿色建筑设计与优化分析方法,并通过对建筑物理分析,开发了边缘计算驱动建筑环境提升技术,用于绿色建筑设计。
项目B1楼取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三星级标识(2019版)和运营三星标识,关键技术包括:
(1)保温节能与装饰一体化外墙系统搭配外遮阳系统,降低建筑冷热能耗;
(2)太阳能驱动的垂直绿化中庭热湿环境分层控制系统,自然调节室内温度,提升舒适度;
(3)可再生水技术应用,雨水回收用于绿化灌溉等,非传统水源用量占比达60%;
(4)推行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,采用工业化绿色装修技术,选用环保材料,减少室内污染;
(5)一体化设计可再生能源,屋顶光伏发电系统装机14.85KW,补充建筑公共区域用电。
3.开发了多场景交互的绿色建造管理技术,推动绿色建筑管理创新
项目以BIM模型为核心,构建全体系信息化协同体系,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:
(1)全过程BIM应用:采用BIM正向设计技术,建筑、结构、设备、室内等全专业基于同一模型协同工作,通过碰撞检测提前解决设计矛盾,设计效率提升20%。设计完成后,深化模型形成生产级BIM指导工厂预制,补充生产信息生成施工级BIM指导现场施工,竣工后完善为运维级BIM,开发运维平台支撑建筑运维与拆改。
(2)参数化设计:通过参数化设计优化建筑几何形态、结构性能与材料属性,结合BIM实现“设计-施工”全流程数字化管理。两侧外立面将丝绸肌理转化为UHPC构件参数,起伏外墙板错位拼接形成韵律肌理;中部外立面以参数化控制铝板穿孔,模拟竹林肌理,调节室内光线,营造“光影斑驳”的空间意境。
(3)智能机器人加工:将参数化设计数据编程输入智能机器人,实现标准化铝板个性化加工,呈现竹林效果;预制构件(如钢结构组件)通过机器人切割、焊接,实现自动化生产,构件尺寸误差控制在±2mm内,焊缝合格率100%,保障装配精度。
(4)信息化管理平台:依托“之云物联”平台,关联装配式构件与3D模型,整合项目管理、供应链管理、施工监控等信息。实时监控施工进度、构件运输状态与现场粉尘、噪音数据,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控,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。
技术亮点
创新点1:技艺平衡实现工业化建筑诗意建造
(1)工业化与诗意平衡:打破装配式建筑“千篇一律”局限,由建筑师主导全系统整合,全专业参与一体化设计,通过外立面肌理营造、中庭绿化布局与无障碍空间设计,打造富有人文情怀的活动场所。
(2)高品质与人本平衡:以大跨度PEC结构实现无柱灵活空间,优化窗洞保证自然采光通风,公共区域设置无障碍设施,兼顾工业化高品质空间与人文关怀。
(3)标准化与个性化平衡:基于系统化模数体系,采用标准化部品部件,通过构件组合与加工创新实现个性化表达。如一套模具生产正反两种UHPC墙板,错位拼接形成韵律外立面;标准化铝板经机器人二次加工,构造竹林肌理。
创新点2:全体系集成实现超高装配率
设备管线穿梁
装配式结构管线体系展示空间
项目以总建筑师负责制为核心,推行建筑、结构、设备等全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,采用全装配PEC结构体系、围护墙-主体结构一体化、装配式内隔墙等技术,突破“零星预制”模式,实现整体结构全装配。通过一体化技术、经济与实施策划,减少现场湿作业,控制粉尘与垃圾排放,节水节电的同时,保障项目高质量完成。
创新点3:全生命周期节能降碳技术实现绿色化发展
将绿色理念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,倡导“绿色设计-生产-运输-施工-运维-拆改”全流程管控,节能降碳成效显著:碳排放减少8%、综合材料节省17%、非传统水源占比60%、设备能效优化12%、可循环材料利用率15%,粉尘噪音降低80%;同时缩短工期300天、减少人工60%,兼顾环保效益与建设效率。
创新点4:全面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智能建造
构建“设计-生产-施工-预制-管理”五位一体智能建造体系,以BIM技术打通全流程数据链路:设计模型逐级传递至生产、施工、运维阶段,保障数据流连续可靠;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各参与方协同,设计阶段按智能建造要求优化构件,施工阶段以机器人提升品质,竣工后依托数据建立智能运维平台,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。
应用成效
本项目获住建部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、浙江省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、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;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,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,浙江省建设科学技术奖2项,国际科技进步奖2项,获得国内各类设计奖项14项,国际各类设计奖项15项。
素材来源:浙大设计
发布于:北京市灵菲配资-在线配资公司-好股配资网-杠杆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