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美第三轮谈判之际,特朗普突然将对俄"最后通牒"期限,大幅缩短至10天,表面剑指俄罗斯,实则暗藏对华算计?
据环球网报道,特朗普日前突然将对俄"最后通牒"期限,从50天大幅缩减至10到12天。在接受采访时,特朗普表示,他对普京太失望了,原本想给普京"留点面子",但俄乌谈判毫无进展,所以"等不下去了"。
【特朗普对普京很失望】
表面上看,特朗普是在对俄罗斯放狠话,威胁要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征收巨额关税。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招"隔山打牛"的真实目标是中国。
特朗普盘算得很美:通过关税大棒逼中国减少购买俄石油,切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,最终迫使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。
这出戏的时机选得相当"精妙"。就在特朗普发出威胁的同时,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正在瑞典举行。这种"巧合"很难不让人联想:特朗普是不是想借此向中国施压,在谈判中捞取更多筹码?
展开剩余77%但中国可不是被吓大的。中方早就把话挑明: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。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堂堂正正,轮不到美国指手画脚。
更何况,买俄石油的又不止中国一家,印度、土耳其这些美国的"好朋友"也没少买,特朗普能够一视同仁地制裁吗?
【买俄石油的不止中国一家】
而中国展现出的定力和底气,源于对国际规则的坚守和对自身实力的自信。中俄能源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典范,不仅促进了两国经济发展,也为全球能源安全作出贡献。美国的威胁不仅不会动摇中俄合作的根基,反而会让两国抱得更紧。
那么,特朗普这招能吓住普京吗?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。原因有二:
首先,普京心里门清:特朗普未必敢真对中国下手。这几年的贸易战已经证明,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,伤得最重的往往是美国自己。企业利润缩水、物价上涨、民众抱怨......这些后果特朗普比谁都清楚。对中国加税?怕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【普京明白特朗普不敢真对中国下手】
其次,当前俄罗斯经济展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与韧性。中国作为俄罗斯重要的贸易伙伴,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且稳步推进,基于平等互利、合作共赢的原则,俄罗斯的能源产品在中国市场有着稳定的需求,这使得俄罗斯能源出口保持着良好的态势。
不仅如此,中俄在贸易结算方面积极探索创新,大力推进“去美元化”进程。通过多元化的结算方式,降低了对美元的依赖,有效规避了美元体系可能带来的风险。
如此一来,美国即便妄图通过金融手段施加压力,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,无法对中俄正常的贸易往来造成实质性干扰。普京政府能够有条不紊地推动国内经济发展,依据自身战略规划稳步前行。
【梅德韦杰夫称“最后通牒”是在把世界往战争边缘推】
而俄罗斯方面的反应也相当硬气。梅德韦杰夫直接怼回去:特朗普这是在玩"最后通牒"的把戏,不管50天还是10天,都是在把世界往战争边缘推。这话说得一点不客气,但也确实点出了特朗普政策的荒谬性。
仔细分析特朗普的"制裁方案",漏洞多得跟筛子似的。说什么要对俄石油买家加税100%,可具体怎么操作、针对哪些国家、税率怎么定,统统没说明白。
说到底,特朗普这套"极限施压"的老把戏早就过时了。对中国,贸易战已经证明美国在做赔本买卖;对俄罗斯,制裁大棒挥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俄乌停火。现在想同时对中俄出手?怕是力不从心。
【美国休想靠威胁恐吓迫使中国让步】
中国早就把态度摆在那儿了:谈,大门敞开;打,奉陪到底。这种底气来自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。美国想靠威胁恐吓让中国让步的时代,早就一去不复返了。
这场"最后通牒"闹剧,暴露出的其实是美国的战略焦虑。眼看着中俄越走越近,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不断流失,特朗普政府只能靠不断加码的威胁,来刷存在感。但这种虚张声势的做法,除了进一步损耗美国的国际信誉,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其他效果。
国际政治不是儿戏,需要的是务实合作而非威胁恐吓。特朗普若真为世界和平考虑,就该回到谈判桌前,而不是整天琢磨怎么给别人下"最后通牒"。毕竟,在相互依存的今天,没有哪个国家能靠威胁别人获得长久的利益。
发布于:山西省灵菲配资-在线配资公司-好股配资网-杠杆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