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(1370年)四月七日颁布了一项重大决定:将诸位皇子分封为藩王。当时朱元璋膝下共有十位皇子,其中最年幼的是由郭宁妃所生的第十子朱檀。这位小皇子出生于同年二月十七日,这意味着在受封之时,这位襁褓中的婴儿尚不足两个月大,却已被册封为鲁王,成为明朝首任鲁王。
这位年幼的藩王长大后却以荒诞不经著称。他沉迷于金石丹药,最终在弱冠之年(20岁)便因过量服食丹药而暴毙。因其荒唐行径,朝廷赐予\"荒\"这一极具贬义的谥号。令人唏嘘的是,这位开府建藩的鲁王竟如此短命。不过值得玩味的是,其后的几任鲁王却都享有高寿。
朱檀去世时仅留下一名庶子朱肇煇,当时这个孩子才一岁半。由于别无选择,这个尚在蹒跚学步的幼儿便被立为鲁王世子。因其年幼无法理事,直到永乐元年(1403年)才正式继承王位。永乐九年(1411年)闰十二月十六日,王妃严氏为朱肇煇诞下嫡长子朱泰堪。宣德二年(1427年)六月,朱泰堪被立为世子,并迎娶知县赵禠之女赵氏为世子妃。然而出人意料的是,这位世子竟在储位上一待就是漫长的四十年。
展开剩余74%朱肇煇是位德高望重的藩王,深得明成祖朱棣器重。他享寿七十八岁,直到成化二年(1466年)才去世,获谥\"靖\"。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朱泰堪始终以世子身份度日,没有独立俸禄,完全依靠父亲的供养生活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正统十三年(1448年)二月初六,朱泰堪的嫡长子朱阳铸降生。作为未来的继承人,朱阳铸同样无法获得其他爵位,只能与父亲一起依靠祖父的俸禄维持生活。
成化三年(1467年)九月,朝廷终于下诏晋封朱泰堪为鲁王,同时册立朱阳铸为世子。能在世子之位坚守四十年,足见朱泰堪的寿命之长。他继位时已五十五岁高龄,因此仅在位六年便于成化九年(1473年)去世,获谥\"惠\"。
成化九年对鲁王府而言可谓悲喜交加。九月初一,世子朱阳铸喜得贵子朱当漎;然而不足两月后的十月二十四日,鲁王朱泰堪便与世长辞,王府上下顿时由喜转悲。按照惯例,朱当漎作为嫡长子本应等待父亲继位后再获封世子。但成化十年(1474年),明宪宗特赐朱当漎岁米三百石作为特殊优待。这种特殊安排只是权宜之计,很快朱阳铸便正式继位,成为明朝第四任鲁王。然而这位藩王却险些失去爵位,这中间发生了什么?
据《明宪宗实录》记载,成化十六年(1480年)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丑闻。鲁王朱阳铸与王妃张氏设宴纵酒,席间男女混杂,张氏兄长张时举、军人袁彬等人竟与宫人淫乱,做出诸多不法之事。朱阳铸的同母妹妹栖霞郡主忍无可忍,毅然上奏揭发。明宪宗震怒之下派人彻查,结果证实举报属实。令人玩味的是,作为宗室成员的朱阳铸所受处罚最轻:仅被削去三分之二俸禄,王妃张氏则被革除封号。明宪宗特意申明,本应革除其爵位,念在宗亲情分上才从轻发落。
经此教训,朱阳铸彻底收敛。成化十九年(1483年),鉴于其三年来的良好表现,明宪宗恢复了对他的信任,正式册立朱当漎为世子。明孝宗即位后,朱阳铸奏请恢复被削减的俸禄并获得批准。朱当漎见状,也趁机请求恢复生母张氏的王妃封号,同样获准。
弘治十二年(1499年)七月二十七日,世子朱当漎喜得贵子朱健杙。这个孩子四岁即被封为世孙,却不幸在六岁时遭遇父亲早逝(朱当漎终年32岁)。正德三年(1508年),朱健杙获赐世子冠服,迎娶衍圣公孔弘泰之女为妻。年迈的朱阳铸逐渐将府务交由孙子打理,并于正德九年(1514年)正式奏请由孙子代理府事。然而命运弄人,正德十五年(1520年),年仅26岁的朱健杙猝逝,留下遗腹子。一个月后,其遗孀孔氏产下一子,后赐名朱观(火定)。
嘉靖二年(1523年),七十五岁高龄的朱阳铸去世,谥\"庄\"。由于朱观(火定)年幼,明世宗特命其叔祖东瓯王朱当沘(朱阳铸嫡次子)辅政,但严禁其插手财政,待鲁王成年后必须还政。
朱阳铸一生跌宕起伏,虽曾险些失去王爵,但终得善终。然而讽刺的是,其曾孙朱观(火定)继位后却恶行累累,关于这位末代鲁王的斑斑劣迹,且待下回分解。
发布于:天津市灵菲配资-在线配资公司-好股配资网-杠杆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